新闻 | 产学研合作赋能“百千万”工程

5月15日,西江实验室与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联合赴肇庆市封开县大玉口镇、南丰镇,共同为“南方大豆创新研究院产学研基地”揭牌,并与地方政府、企业围绕“百千万”工程乡村产业发展开展深度调研座谈。西江实验室主任陈瑞爱、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吕剑红、院长王应祥,广东粤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意珍,以及封开县、镇相关领导和企业代表出席活动。

吕剑红书记在揭牌仪式上表示,学院坚持党建引领,推进科技成果创新和社会服务,与地方政府、企业、产业开展党业融合共建,推动科研资源下沉,两个产学研基地的设立是响应“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举措。王应祥院长介绍,学院依托“南方大豆创新研究院”等平台,将推广高蛋白、耐逆性大豆新品种,解决当地豆源品质与产业附加值问题,助力当地腐竹等非遗产业升级。

西江实验室主任陈瑞爱表示,实验室始终以党建引领科技创新,依托国家级科研平台资源,与高校、地方政府及企业构建协同创新机制。此次合作是落实“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实践,实验室将充分发挥在大豆分子育种、食品加工技术等领域的科研优势,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地方农业产业提质增效。陈瑞爱强调,西江实验室与华南农业大学共建的产学研基地,不仅是技术落地的枢纽,更将为大湾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和创新示范。

在大玉口镇粤微绿美非遗腐竹厂,针对其市级非遗腐竹制作技艺面临的豆源与标准化生产瓶颈,王应祥院长提出“品种改良+技术升级”方案,筛选适合岭南气候的高蛋白大豆品种,建立订单种植模式,联合食品学院与西江实验室优化工艺,开发富硒腐竹等豆类新产品。

座谈会上,双方围绕大豆产业链展开深入探讨。陈瑞爱主任指出,西江实验室将联合华南农业大学,针对封开县非遗腐竹产业的豆源品质与标准化生产难题,提供“全链条”技术解决方案:通过基因筛选技术优化大豆品种,结合食品学院工艺创新,开发高附加值豆制品;同时,实验室将开放共享智能分析设备和生物技术平台,为当地企业提供精准检测与工艺优化服务,推动非遗腐竹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转型。

下午,调研组先后走访龙门山梯田、格林木梯田、官滩村等大豆种植区域,深入了解土壤条件、机械化程度等情况,探讨发挥西江实验室与华南农业大学科学研究和成果优势,联建共建赋能“百千万”工程,依托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的复合型人才。西江实验室将继续深化与高校、地方政府及企业的多维联动,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百千万”工程注入强劲科技动能,书写科技兴农新篇章。


返回列表 上一篇:科技赋能罗氏沼虾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西江实验室科技特派员团队赴... 下一篇:封开大玉口镇西江实验室“百千万工程”服务站挂牌 ,开启科技成果“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