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护航,让小鱼虾健康“游”向大市场

  • 科技力量,助力鱼虾养殖

由高要莲塘、四会大沙两地镇政府与西江实验室共建的高要莲塘鱼虾检测监测站和四会大沙水产检测监测站近年均已进入常态化运营,这标志着我市水产养殖业迈入智能化、精准化发展新阶段。采用“政府+科研单位+企业”模式,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政策,立足强农惠农,开展定点监测,为鱼虾苗种健康选育、病害防控、药残检测、水质测定、水产品质量安全与加工标准、鱼虾产业化全链条技术培训、鱼虾加工技术培训、渔业科普教育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全链条的产业技术服务。这两个监测站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两地鱼虾养殖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助力养殖户增产增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 科技赋能,破解养殖难题

近年来,四会鳜鱼养殖产业蓬勃发展,但苗期病害问题一直是困扰养殖户的难题。双节段RNA病毒等病原体潜伏性强、危害大,一旦感染,往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四会大沙水产检测监测站依托西江实验室的技术优势,积极开展苗期检测服务,帮助养殖户减少拿病苗的风险,并通过科学方案有效解决苗期病毒病害问题。


四会大沙检测监测站今年在鳜鱼苗期板块通过检测发现,70%的苗场鱼苗都携带了双节段RNA病毒,监测站技术员依托西江实验室的技术优势,通过下乡走访、药店拜访、协会会长交流等,经过深入研究,制定了一套科学有效的防控方案。

在养户使用方案前,常见到鳜鱼在5公分苗(下塘后15—20天阶段)时期出现肠炎、红嘴、白尾等病症,直接使用抗生素和消毒杀菌类产品进行处理,结果却是鱼苗出现大批量病死,鱼塘全军覆没。在监测站技术员进行现场勘察、跟踪检测,并与养户进行沟通后,建议其使用监测站提供的防控方案,先进行病原检测,若含有病毒就不能使用抗生素直接处理,需要对应激性问题进行预防后再进行中药温和治疗,帮助该养户顺利产出健康鳜鱼,大大减少损失;针对检测不出病原的鱼苗,也建议养户谨慎用药,降低区域水产品安全风险。“按照监测站提供的方案,我们加强了对苗期的管理,现在对双节段RNA病毒的防控效果非常好,九成以上的情况都能及时止损。”四会大沙养殖户对监测站的服务赞不绝口。

  • 智能预警,降低养殖风险

罗氏沼虾传染性早熟病毒(IPV)对罗氏沼虾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该病毒在早期并无任何症状,只能通过荧光定量PCR进行病原筛查才能发现,养殖过程也不会出现大批量死亡,在100多天后开始出现抱卵、蓝钳等,属于提前性早熟,后续继续饲养,则会在养殖过程中逐步老化死亡,导致产量大幅度降低。

2024年3月,春虾下苗监测过程中,高要莲塘鱼虾检测监测站发现一户养殖户的虾塘罗氏虾感染了IPV。养殖过程并无太大的异常及死亡现象,但是其最终的产量只有128斤/亩,远低于同期塘口300斤/亩的产量。2024年8月份,监测站技术员开始对其进行冬棚虾的监测,经过苗种及标粗后分塘前病原监测,无病原感染,最终的产量为700斤/亩,远超相同苗源养殖户500斤/亩的平均水平苗。这一鲜明对比,充分表明IPV对养殖户产量的影响,也充分体现了监测站苗种把关对养殖户的重要性,以及罗氏沼虾苗种检测平台对区域罗氏虾养殖的深远意义。


苗种是水产养殖的基础,优质的苗种是养殖成功的关键。西江实验室高要莲塘鱼虾检测监测站和四会大沙水产检测监测站配备了先进的水产苗种检测平台,可以对苗种进行严格的病原检测,确保苗种健康无病害。“以前选苗种全靠经验,现在有了检测平台,可以提前知道苗种有没有问题,投苗成功率提高20%~30%,心里有底了。”高要莲塘养殖户感慨道。监测站的苗种检测服务,帮助养殖户从源头杜绝了病害隐患,降低了养殖风险,提高了养殖效益。罗氏沼虾苗种检测平台的建立,不仅为养殖户提供了科技支撑,也为区域罗氏沼虾养殖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能。高要荣获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称号,入选国家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

  • 成果转化,惠及更多农户

西江实验室高要莲塘鱼虾检测监测站和四会大沙水产检测监测站的建立,是西江实验室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范例。我们将继续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未来,西江实验室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聚焦农业农村发展需求,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科技力量。

返回列表 上一篇:新闻 | 共筑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新格局 下一篇:奋进拼搏,自立自强--西江实验室召开2025年工作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