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5日,西江实验室邀请到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文宝教授做了关于世界包虫病防控模式及中国经验的学术报告,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军研究员做了包虫病防治新药研发进展的相关学术报告。
张教授向大家介绍了新疆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和新疆医科大学,做《160年包虫病控制:成功与失败及我国对策专题讲座》。讲解了包虫病的生物学及医学问题,阐释了其团队研究在包虫病防控方向的进化和转化,由从控制刺球绦虫的发育转变到控制其虫卵产生再到如今考虑封闭绦虫的抗原抗体,找到肠道寄生虫疫苗研发的包虫病防控新突破。并向大家介绍了世界范围内包虫病的防控情况以及防控方法的成功及失败案例。
李军研究员向大家做了题为《包虫病防治新药研发进展》的专题报告,介绍了当前我国包虫病的药物研发策略,详尽讲解了64个新型抗包虫病化合物的设计合成,阐明了其构效关系理论,讲解了抗包虫病领域首次提出的杀虫药物靶点Eg TopoI、基于PLGA高分子材料的肝靶向药物递送系统,介绍了有前景的包虫病候选药物和部分包虫病治疗方法。
讲座结束后,两位专家还同大家讨论了人畜共患病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攻关难点以及当前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对现代病毒病原学研究的紧要问题进行了探讨。两位专家还对如何打开科研思路、确认科研目标的经验进行了交流,还向大家讲解了药物研发的相关途径和方法。
专家简介
张文宝,博士,博导,研究员,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国家自然基金会审专家,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寄生虫病分会包虫病学组组委,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公共卫生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寄生虫学分会常务理事,新疆免疫学会常务理事和新疆包虫病协会副理事长。研究方向是人畜共患病防治,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包虫病,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的病原生物学,病原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疾病的诊断,控制策略与模式,疫苗的研制和小分子药物的发现等方面。发表论文190余篇,其中SCI文章80余篇,包括 LancetNGeBioMedJLCMRJID等杂志。先后受邀20次在国际会议上作报告。为PlosNDT副主编。完成了国家“七五”,"八五” 农业部“九五”,自治区“七五”,“八五”和“十五”重点课题。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重点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科技部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十一五”公益项目(子课题)及英国WellcomeTrust(基金)课题美国NIH澳大利亚 NHMRC课题。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各一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9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研发国家创新药一项,研究的包虫病病原阻断措施被国家防控规划采用。
李军,博士,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研究员。研究领域和方向为寄生虫致病机制及抗包虫新药研究,新疆包虫学会实验室诊断专业委员会委员,新疆预防医学会寄生虫与人兽共患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外国专家“天山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学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 二(两项) 三,四等奖:研发了包虫病的分子诊断试剂、抗包虫新药。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0余篇;参编专著3部;国际发明专利两项,国家发明专利8项;主持和参与国内外课题15项。